净斯谷粉
净斯谷粉
一念自力更生的修行坚持,一分自利利人的单纯心意,
伴随声声佛号与祝福在包包谷粉中流唱……
敬师爱众 虔诚分享
每天清晨用完早斋后,随着谷粉间机器的启动,阵阵豆谷膨發的香味,在静思精舍飘扬开来,成为修行生活中的一种日常气息。
精舍最早期製作的谷粉是「豆元粉」。其製作因缘是当年有一位来自高雄的营养学家,因见到证严上人体弱的身躯,建议常住师父们将多种豆类爆开,磨粉冲泡给上人补充营养。想不到做出来的谷粉香味四溢,而且确实营养丰富。大家心想,这麽好的食品何不多做一些让大众共享,同时也可作为精舍自力更生的工作项目之一。于是于 1984 年试做,经审慎研發及改良,终于在 1985 年开始生产、流通。
手工製作 处处用心
从早期的豆元粉,一路走来,精舍师父对谷粉製作的用心始终不变。不断研發、创新、精益求精。从原料的品质控管、挑拣、清洗,及生产环境、机器的清洁保养,一点都不敢马虎,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
在过去二十多年中,设在精舍一隅的炒豆间,时时会传出豆子在锅炉中翻滚跳动的美妙声响。当执者得用心聆听炉中声音的变化,来决定何时该添加柴火,及各阶段所需添加的柴火粗细,因为这是影响豆子的香气及甜味的重要关键。何谓「把握当下」「刹那即永恆」?在这裡可以深切体悟到。
幸福岁月 克难起家
在经济困窘的年代,精舍第一代的爆粉机器是向歇业的爆米花摊贩买来的。因机器老旧,封口不密造成内压不足,因此重新溶锡封口。但在高温运转下,只要有一些湿气或水珠就会使锡气爆溅出来,喷在皮肤上,又灼又痛。结痂后疤痕清晰可见,成为师父们克难修行生活的真实印记。
第一位自愿承担爆粉工作的德安师父,曾经历因旧爆米花机器故障,在分秒间决择以保护常住为首要考量,而以自己的身体承受机器暴冲所造成的严重撞击。回首往事,师父口气平淡地表示所作只是本份事:「很感恩大家的护持,当时每天赶工,把工厂当道场。心宅即殿堂,口说好话如诵经,日夜付出就是行经。」
花莲静思精舍早年做豆元粉所用爆米花的机器。
菩萨助缘 永恆承担
持续至1992年,豆元粉及薏仁粉製作一直是精舍自力更生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慈济志业日益增上,委会员人数骤增,往来频繁,相对的,精舍的开销也愈大。再者,因精舍窄小闷热的居住条件,常让志工在医院辛劳付出一天之后,不得安稳入眠。上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于是规划增建男女众寮房,而这庞大的经费支出,就更需要精舍常住众共同努力来负担。
经二年走访精舍,刘清三与施鸿祺两位居士深刻了解常住众夜以继日、勤作不息的艰辛。建议若能以机械代替人工,不但可扩大产量,还可节省人力,分担上人的忧劳。于是在施居士的贊助与鼓励下,拥有二十馀年设计製造食品自动化设备经验的刘居士,开始规画整套谷粉自动化製造机器。为了这套设备,二位菩萨勤于往来花莲,他们抱着付出无所求的精神,出钱又出力,诚挚的护法情谊让常住大众铭感肺腑。
善尽本分 不负师恩
2002年,谷粉间搬到新的空间,机器升级与製程调整,使自动化程度达到七成。
每天用过早斋后,德偌师父就来到谷粉间开机器,机器运作顺畅了,一天的生产作业随即展开。
维修、保养、调整、设计,德偌师父对于机器的擅长,并非出自专业的训练,而是承着一份使命,自行摸索出来的。他总是将上人的教导放在心上:「有心就不难」。
「我把机器当作是菩萨」,德偌师父总是以爱惜守护的心情与机器相处。每当机器出问题时,他会先静下心来,「听」机器的声音,为它把脉,找出问题所在。
对于责任和使命,德偌师父无时或忘。「在静思精舍的每个修行者都是一部大藏经,人人守住本分,藉事练心。出家就是要来修行的,我發愿以和供养上人,这是我上报师恩的小小心意。」
佛号入心 虔诚祝福
包装机上的数字,随着一包包的谷粉充填完成持续往上攀升。每天约四至六千包不同口味的谷粉,在精舍师父与同仁的手中包装入箱。已多年负责包装作业的德柔师父,每天在小小的包装空间中,重複着相同的动作:消毒机器、准备包材、装粉入袋、封合入箱。问他如何能长年将心安住于此?他以欢喜的笑容,云淡风轻地回答:「我把这个工作当成是闭关修行,每装一包谷粉就在心裡念一声佛号,同时虔诚祝福每一位食用者健康平安。」
内容来源:《静思人文》林圣玉师姊撰稿。
更多法品,请前往阅读静思 ‧ 品味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