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印顺导师 人间佛教

印顺导师 人间佛教

导师一生单纯地为正法孜孜不倦、踽踽而行, 他是思想的先知,
无论是僧是俗,不少学佛者追随、研究或弘扬其思想,
甚至将其「人间佛教」精神「做」出来。

一九八六年陈慧剑居士于《慈济道侣》半月刊中發表一文,略述证严上人的师承——证严师座,深受印公人格的薰陶与学风亲炙,完全承袭了老人不务粉饰而淡泊清越的情操,才能引导慈济走上「不为己谋、为天下计利」之路,才能以法灯相续的光华,照耀尘寰!

证严法师事师「至孝」,而印公老人之薰被「至慈」。这种佛家法裔承续,是建立在佛陀的无相无我、慈悲喜捨的教示下;是凝聚在师徒人格道业慧光相濡的基础上……

领受了导师「为佛教、为众生」教诲,上人身体力行,带领全球慈济人将汩汩清泉爱洒人间。虽然未能随侍导师左右,上人每行脚西部必定拜见导师;导师偶驻锡静思精舍、或入慈济医院疗养,常住众、慈济志工与医护人员,更把握机会孝养与请法。


 《释印顺, 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p4》

我在佛法的探求中,直觉得佛法常说的大悲济世,六度的首重布施,物质的、精神的利济精神,与中国佛教界是不相吻合的。在国难教难严重时刻,读到了『增壹阿含经』所说:「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

回想到普陀山阅藏时,读到『阿含经』与各部广『律』,有现实人间的亲切感、真实感,而不是部分大乘经那样,表现于信仰与理想之中,而深信佛法是「佛在人间」,「以人类为本」的佛法。


闻众生苦 启动志业


有人问导师:「证严法师创立慈济世界,能不屈不挠地往前走,都是依靠您的精神支持?」

「那是他自己的愿力。」导师表示,大乘佛教讲究利益众生,无所畏惧:「行菩萨道,遇到挫折阻碍是理所当然的。只要愿心坚定,根本不会在意这些困难,只会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上人表示:「是师父的恩德,庇荫着我走慈济路。当初建设慈院时,历经无数艰辛,师父给予我有形的贊助和无形的鼓励,令我感恩!」

《人间菩提》我思我师‧人间导师<上>
《人间菩提》我思我师‧人间导师<下>



救护病苦 济世利人

一九七九年导师来静思精舍小住;一日午斋后,师徒茶叙,导师叮咛:「你要把身体顾好,身体不好怎麽做慈济!」

上人说:「我不担心自己的身体,倒是担心如何让慈济慧命永存。我想要找一个让救人工作能持续的方法。」

导师问:「世间有这麽好的事吗?」

上人徵询导师的意见:「我想要盖医院。因为医院能救人,即使我不在了,仍能继续發挥功能。」

「那是很辛苦的事情啊!」导师提醒。

为协助筹募建院经费,导师撰文呼吁:佛法以解脱人类苦恼为理想,而病苦是八苦之一,在佛法中,救护病者,一向被赞歎为大功德,这是佛弟子所应行的。

「希望大家仰体佛陀的悲心,来完成这一救护病苦的事业,以表达佛法不离世间的现实功德。」 导师认为,慈济功德会成为臺湾救济贫病的着名机构,来自于「推动这一事业者,凭一股诚恳的悲愿,踏实的工作,感召大家来共同發心。」

导师以「一分精神,一分事业」勉众,共同完成这有意义的建院事业——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则有愿必成! 一九八四年花莲慈院动工,导师主持动土;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启用,大厅镌刻着导师撰写的纪念碑文:「非坚定之毅力,无以克艰巨之事功;有慈悲益物之真诚,乃能成济世利人之志业。佛教慈济综合医院经多年之筹建,于今沛焉有成,为东部地区医疗服务之重镇者,乃证严法师本其悲悯之心、勇健之行,感召诸方,集一切善缘有以成之也……」


《释印顺,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p5》

印度佛教思想史的研究,我是「为佛法而研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的。我的研究态度与方法,民国四十二年底,表示在『以佛法研究佛法』一文中。我是以佛法最普遍的法则,作为研究佛法(存在于人间的史实、文字、制度)的方法,主要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为研究佛法者的究极理想。

利益众生 發扬佛法

导师叮咛上人「为佛教,为众生」,一路走来上人以此自勉,
致力让「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

二00二年臺中慈济志业园区动土前夕,上人赴华雨精舍,敬邀导师莅会。

动土当天,高龄九十七岁的老人家,在众人的夹道欢迎中莅临。会场播放「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慈济歌曲,上人翻开歌词和导师一同观看,并随着音乐唱了出来,导师也跟着唱,还用手指比着歌词说:「唱到这裏、唱到这裏」,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导师并在典礼中对众开示:「今天参加这个大会,真是使我有说不出的欢喜。感到佛教的基本精神在發扬光大,所以才会有很多的智慧、方法,来推动种种利益人间的工作。佛法本应该要这样利益人间,看到今天这个盛况,对于佛法基本精神的發扬,我很有信心!」



一人一善 远离灾难

在桃芝风灾、纳莉风灾、美国九一一事件等接连的天灾人祸后,二00一年「一0一三.一人一善」慈济「爱洒人间植福田」运动,在全球启动,祈愿用爱来抚平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与仇恨,止息天灾人祸。

当天,导师引领静思精舍常住师父步出山门,带领大家共同祈福、發愿。导师开示:「看到他人种种的苦难、不如意,能引發悲悯心,再以种种方法除去他人苦痛,使大家都能在现实世间好好生活,这就是爱心。」

世间难免有各式各样的苦痛,贫穷也是苦痛的一种,导师表示,除了物质上的救济,还可以启發贫困众生的爱心,使爱心愈来愈扩大。

「多發慈悲心、多生爱心,为自己,也多多为众生着想;如此不但能使自己的道心、修持的功德一天一天增长,也能使佛教在社会一天天發扬光大!」 」



使人欢喜 予人幸福

二00一年导师在慈济委员萧惠特等人陪同下,参观慈济大学静思书轩与大爱电视臺的东部新闻中心。

导师在东部新闻中心接受记者採访时表示,佛法最主要的理想与目的,在于利益人群,大家既然發心参加慈济志业,应该要起欢喜心,尽自己的能力使人得利益。

「凭自己的能力去付出,能做多少尽量去做。既是为了大家的利益而努力,假使自己稍微辛苦,能使别人得到欢喜、幸福的话,那也就满足了。」



静思十方诸佛
谛了一切唯心

二00三年新春喜气浓,在精舍小住的导师,题赠两句话,精舍大殿四根柱子便以长幅红纸书写:「静思十方诸佛,谛了一切唯心」,以及上人之句:「福从做中得欢喜,慧从善解得自在」。

除夕夜的年夜饭,席开一百三十多桌,海内外慈济人与导师和上人共享温馨的围炉火锅。家有高龄长辈共度年节,令人倍感温馨;年节期间,一波波拜年人潮未减,上人也陪同导师到精舍各处走看。

精舍过年,处处流露出礼义传家、和气致祥的美好人情,慈济大家庭五代同堂,令人欣喜!

内容来源:《慈济月刊463期》专辑特刊〈法影在慈济〉,静思人文丛书部润稿。 
  • Hits: 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