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
恭录自《证严上人衲履足迹二O一八年秋之卷》
文史结集圆融诸法性、体、相、用
法源如活泉,法水泉涌相续不绝
与大爱感恩科技公司林正雄师兄等人谈话,上人期许团队研發出照顾年长者的优质科技产品。这次行脚绕臺湾,所见所闻感触很深,不只是各社区失智、失能长者照护问题浮现,慈济法亲也有不少人年纪大了,孩子都在外地生活,幸好有慈济法亲时常关怀。慈济人会带动社区老人家来做环保,或是在慈济长照据点设计相关课程,照顾老者的身心健康,得到像一家人般温馨照料。若有测量血压、脉搏等基本生理资讯的简易仪器,可以帮助志工注意到老人家的身体状况,及时做出适当的因应。
建立完整系统,随处皆通达中心脉络

上人与德凡师父、静原师姊等人谈及法脉宗门的传续,有赖及时留存宝贵文史,也经由结集出版而普遍流传,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法,而且无论从何时、何处接触法,都能通达法脉源流;法脉的泉源应是泉涌不绝的活泉。
上人从 四法四门四合一的组织架构说起,其实起初说「四合一」,就是希望慈济人的精神理念一定要会合,无论是合和互协的哪一个组队成员,都要具有合和互协的精神。但是大家难以打破大小、高低层级的运作观念,对于四合一的团队运作方法仍然不清楚,于是后来对大家说四合一是平行并进而非上下阶层;接着又说「三加一」,要将合心、和气、互爱组队的力量都加在协力组队裡,才是「协」力;这次出门行脚则是对大家说「一加三」,「协力」二字总共有四个「力」字,而且是协力组队加互爱组队、和气组队、合心组队的力量,仅是协力组队,就涵盖四个组队的力量,希望让大家更清楚。
「这次行脚看见各地资深的菩萨还在协力组队裡,陪伴大家去关怀、访视等等,这是清楚精神理念的人;但是,有的资深者认为合心组队的责任就是传承,传给别人以后就让人去做,自己就不再投入了,这样就会与众生隔缘、断缘、绝缘。前一阵子有一位资深委员说,现在一些新的委员已经不认识她了!我说:『妳没有与人互动、一起做事,人家怎麽会认识妳?』资深慈济人还是要持续做慈济事,将做事经验传承给年轻人,自己也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不会快速老化、衰退。」
上人表示,无论是「四合一」、「三加一」或「一加三」,所要表达的是同样的精神理念,只是因应众生根机而说法不同。佛陀所说法,亦是 三乘归一,所要传达的真实道理都是一样的,只是应众生根机广设方便;例如人心烦恼不离贪、瞋、痴、慢、疑,若再细分,这五毒又可各自细分出多种微细烦恼,各种烦恼都有方法对治,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来自相同的法源。
上人以人体血管比喻法脉,在主要的动脉与静脉上分出较小的动脉、静脉,全身更是分布了密密麻麻的、肉眼难见的微血管,才能让随着血液输送的养分送达身体各部位、脏器、组织;同理,法脉也是从中心主轴逐步细分,分得很微细,有各式各样的法理与名相,虽然很庞杂但是有系统,可以让人见微知着,无论从何处接触到法,就能通达中心脉络。
过去已出版的着作,和现在所说,都通达相同的法源;只是人都有好奇心,会想要知道师父最近说了什麽,只要有新出版的法脉丛书,就会吸引慈济人请购、阅读,加深法的记忆。「法脉不能断;要让法脉通畅、永续,就要靠文字记录、编辑、出版,才能广传于当世、流传于后世。即使现在科技發达,每天晨语、志工早会
,都有全球各地慈济人,在各道场透过网路连线同步聆听,但是如果没有留下文字,大家听了就过了;有经过整理以后的出版品,就能让大家留存,随时可以阅读。这就是法脉,无论从哪一个段落看起,随时都可以接得上。」
人间菩萨的言行思想,突显佛法之「用」

上人强调,佛陀说法四十多年,最后述佛本怀讲大乘法、教菩萨法,希望学佛者身体力行;而慈济人行菩萨道已超过半世纪,每一位人间菩萨救灾助苦的真实见闻与深刻体会,都是非常真实而宝贵的法。各地都有很用心的人文真善美志工,长时间完整记录每一则个案关怀,不只记录了人间苦相,也记录了人间菩萨度众生的言行思想,包含了法脉宗门的精神理念。
「人间菩萨的思想理念,灌注在慈济宗门裡;这群人间菩萨不是只有闻法、在字面上理解法,他们知而能行,信、愿、行具足。就如人体的微血管遍布全身,都在發挥功能;即使是再微小的慈济事,也在發挥法脉宗门的功能。若是这些人间菩萨行没有编录,只是提到哪一年有什麽慈济事,精神理念无法彰显,思想也无法伸展,法脉会被隔断,无法说明人间菩萨出现在此时此世。众生本具佛性,即使读了佛经、听闻佛法而知此道理,知又何用?慈济人所做的一切都在突显佛法之『用』。」

上人续言,慈济的精神理念,由臺湾扩及海外,仅在马来西亚,就有二十多年的發展历史,而且他们认真推动「百万好菩萨」,不分种族,就地广邀居民行善,目前全马慈济人正在朝招募三百万慈济会员而努力。每一个国家的慈济志业發展脉络,都是很重要的慈济文史,要详细记录,以使流传后世,让后世的慈济人随时都能追溯源头,延续这分精进力量,让菩萨种子传播到更多国家,再为慈济历史续写新页。若是源头没有记录,后世就无以为继。
「佛陀有充分的理想,但是没有充足的时间,缺乏人力,也没有助缘施行菩萨法,只能先将理想告诉大家、流传后世;经过了四十多年的说法,大家对佛法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到后来说《法华经》,就教大家用方法实行,只是因缘不具足,难以推展开来。所以因缘很重要,如果只写出精神理念,删略了人间菩萨行迹,与众生断缘、隔缘、绝缘,即使有方法也没有用了;全球慈济人这麽认真地在各地推动志业,都以花莲本会为精神本源,这裡应该是一股泉涌不绝的活泉。」
恭录自《证严上人衲履足迹二O一八年秋之卷》七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