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採收
苦瓜棚下的修行世界
用爱与土地培养感情
良能非源自天赋,而是了解土地、作物与人之间的微妙法
你有「绿手指」吗?有些人,有一双巧手,是能触手成春,所到之处绿树成荫、百花绽放的园艺高手,人们称为「绿手指」,这是源于西方童话,大意为只要被故事中的小男孩碰触的土地,都会绿意盎然、花团锦簇,而在静思精舍,有些师父似乎与生俱来的有「种什麽活什麽」的良能。
「花东这边的天气不似屏东南部那般日照充足又稳定,有时候可能连续几天没有阳光,日照时有时无,所以苦瓜不是那麽好长…」,有多年种植作物经验的精舍师父道出精舍种植苦瓜有先天不足的因素,但师父们仍有一套独特的种植方法,那并不是我以为的科学方式,而是凭着对土地的一个直觉、对土地的一份热爱与敏锐,然后不断的付出与呵护,用的方法就是如此单纯的心念。
瓜棚下,已有包袋的小果。
炎炎夏日,常住师父一起帮忙苦瓜包袋。
包袋摘果,照料有方
仰头弯身勤包袋,摘果整蔓样样来,偶留小果有用处
五月底炎炎夏日、热气在天地间發酵着,常住师父们一如往常顶着大太阳、骑着三轮车来到了苦瓜园出坡,大家腰际繫着半身绿围裙,围裙的两边口袋各放有厚厚的纸袋,那是用来苦瓜包袋的。因为苦瓜已经开始结小果(约 2 ~ 3 公分)了,师父们每天得在棚内外将端正的小果实包袋,用来防止蚊虫、苍蝇的危害,同时顺便将小果引入棚内或牵引棚上较高的位置,这麽做是为了避免落地的小果,浸泡到畦面的水而腐烂掉,影响了收成,白费了心血。除了包袋,师父在棚内也需要同时整蔓,遇有畸形果(弯曲状)或是已有病虫害的小果,就必须要「摘果」,也就是必须在幼果的时候及早摘除,才能将养分集中供给给端正的小果,维持苦瓜的品质。惊叹师父的视力有如鸟目,只要在其「视力范围」内短暂扫过,就能迅速的命中目标,找出那蔓藤中的小果。但我们仍无法避免的还是有些小果已被虫蝇叮咬,像这样的小果,多半是摘掉,当作肥料帮土地加料,但少部份会继续放着,一方面用来餵饱虫蝇,一方面减少虫蝇危害端正小果的机率。
小果虽然端正,但已遭虫害,图中叮咬处犹如针孔般细小。
端正小果,需要马上包袋,以防虫害。
畸形果,需要及早摘除。
师父顶着斗笠,仰头弯身,静静的将苦瓜细心包袋。
果大饱满,欢喜採收
当棚下的白色纸袋不轻易随风摇曳,便可欢喜採收了
包袋后约两三週就差不多是苦瓜可以收成的时机了。六月初时,我见师父们和志工正在苦瓜园裡,畦面上多了好几个大篮子,仔细一看,正在採收苦瓜。师父用手一摸包袋,便能知道苦瓜是否长够好、有没有「ㄆㄥˋ ㄆㄥˋ 」的;如果苦瓜中间扁扁瘦瘦的,则还可以继续在瓜架上长个一两天,到时候再来採收。想到当初帮忙包袋的小果,现在已圆滚滚、沉甸甸,已经大到连纸袋都不能包复,心裡其实很期待看到苦瓜真面目,当纸袋拆开,见到一条条都翠绿的很漂亮,期待的心情瞬间化为喜悦了。
时间回到五月底苦瓜包袋的情况,酷暑之下,蚊虫叮咬苦瓜也咬我们,师父们虽有斗笠遮阳,但仍挥汗如雨下,即使如此,依旧静心面对每一个环节,而今这些漂亮苦瓜的收成,却是最真真实实、最美好的回馈,十足令人欣慰与感恩。
今年的苦瓜大而饱满、表面瘤状突起大颗,品质不错。
过熟苦瓜 送进大寮惜福
汗滴禾下土,当知种植人的辛劳,应更惜福爱物
栽种是靠天吃饭的工作,无论是天晴或是下雨,都有令人担忧之处。跟着师父採收的那天,刚好梅雨季过后,我见师父从草地上捡起几颗已经长得够大,但纸袋已略显破烂,还有土沙复盖其上,这样的苦瓜,八九不离十会因为浸泡而烂掉了一部份,我惋惜着那几乎垂手可得的苦瓜,不捨师父辛勤耕耘,却因为连日豪雨而有所损失时,师父却说,比起那些农民,我们还算好,如果是那些农民就怕是血本无归了。想想也是,当我们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事时,不妨换个角度看,转个念,境便随心转了。
这批精舍师父自耕的苦瓜是製成静思「山苦瓜味噌汤」的原料,为了保持食用品质与风味,採收时已过度成熟的苦瓜,就必须另外挑出,虽然无法做为原料,但可以送进精舍大寮煮汤惜福。师父说:「味噌可以抗辐射,像你们常用电脑的人,可以多食用味噌汤…」早上才听师父分享,中午大寮就煮了一大锅消暑的「苦瓜味噌汤」,微黄的汤中搭配着翠绿与橘红的苦瓜,虽然是惜福的苦瓜,但是苦瓜风味未减,依旧清苦但更加甘甜。
甘愿付出 感受幸福
出家人无处不是修行道场,瓜棚下即是行在菩萨道上。
「这几天天气很热,我得赶紧去剪苦瓜了。」在斋堂前,帮忙照顾苦瓜园的师父与我对谈后,随即赶赴他处处理苦瓜。听说这片苦瓜从去年年底开始播种育苗,于今年初移栽,经过四个多月的灌溉、施肥与照顾整理,即开始结果收成,种植期间,豪雨不断、豔阳酷晒,瓜棚下的农务绝非易事,我和师父问:种植苦瓜期间,面对天候考验及遇到困难的时候,心境是怎麽调适的?师父简短的几句话,如同其少言多做的个性:「用發愿的心,甘愿去做,心就会很平静,心就会一直在『道』上,内心自然就不觉得辛苦了。」师父平常寡言,但却一语道出了出家人修行的功夫。上人曾勉示,选择对的道路,發心立愿,行在菩萨道中永不退转,终点就是佛心境界,这就是静思法脉的传承。
甘愿做,内心平静,就能面对一切困难。
内容来源:《静思人文》林圣玉师姊撰稿。
更多法品,请前往阅读静思 ‧ 品味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