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回家

静思精舍是永远的家

只要找对路,不要怕路遥远,认定了家的方向,就要常回家。

天气微雨,从台北搭乘火车前往花莲心灵的故乡 。熟悉的路途风景,勾起的是花莲读书时的回忆:每每上了火车,引颈期待,就是要见到静思精舍。见到了,才有回家的踏实感。当要离去归北时,总要从火车上望向一眼,除了不捨之感,似乎也在提醒着自己要再回来,别忘记家的模样。

排了休假,回到静思精舍当志工,儘管建筑已与半年前不太相同,但相同的是法亲家人们的温暖迎接、常住师父们不停工作的熟悉身影,与自己一颗安定踏实的欢喜心。


藉事鍊心,随处养心

小小的动作,重复做、用心做,也就是修行养心。

先抵达淨皂厂,协助清理淨皂上多馀的边角皂屑。在清理的过程中,一面观察着常住师父们是如何把清理好的淨皂,再经过秤重、包装、压模封口等手续,环境充斥着机器声、外面的鸟鸣声等总总声响,但师父们依旧以清淨、禅定的心完成手边的工作,这才有我们在静思书轩所看到的淨皂。在每一块淨皂上压着「淨斯」二字─「清淨于斯」,代表每一块皂无染环境外,更蕴含师父们的用心与祝福。在清理皂屑时,原本浮动的心,也同时被清淨,能够专注当下,去体会师父们如何在动静中修行。


清理皂屑时,虽然一直重複着同样的动作,却是训练自己将浮动的心念转为清淨的过程。

「多少汗水砌成一到牆,多少苦心聚成一个家」,每次回到精舍,看着常住师父们不停工作,但依旧欢喜的与我们分享法,这两句词就体会更深。在挑菜区,将海带打结并剪成好入口的长度,不停重复,从小小的动作学着用心、细心、同理心,想着家人们用餐时,是否好入口,是否便于咀嚼,更仔细地处理着海带,要与每一位法亲家人结法髓缘。


以身教传承

常住师父们无时无刻用言行传承静思家风。

之后,与师父一起将一车罐装粗盐推至地下室,听师父们讨论着将粗盐罐放置何处,让大家方便取用外,也考量节约电力,避免花费一盏灯的费用。常住师父们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都在传承着「克己、克勤、克俭、克难」的精神,每跟着常住师父一起完成一个工作,心疼却更敬佩师父们要担起天下米箩的勇气,也愈累积自己「承担力」,默默对自己说:「要更承担,要一起守护我们心灵的家」。


拔草除恶习

野草就如小习气,要立即除,除乾淨。

相同的地点,一样的出坡工作,三年之后变得更有耐力的去完成, 这样的转变应该是深入慈济的因缘。

次日,上完早课后,与常住师父一起出坡,要清理大水沟的杂草,让我想起大四时,最后一次在精舍的志工活动,一模一样的工作内容,却有和当时不同的心情。大四那年,对于除草只觉得无趣,再加上天气炎热,面对满地野草,感到非常烦躁,我完完全全提不起劲去拔草。三年后,一样的情景,我忍不住莞尔一笑,当初没有完成的工作,今日又回来了,有机会好好地完成,必定得好好把握此因缘。一边拔草,边听着师父播放上人的静思晨语,偶尔抬头,望向巍峨的中央山脉,突然觉得自己的心量也变的开阔,偶尔碰到难以除去的杂草,也能一次次的慢慢鬆土,耐心的除去它们,大四的我应该没想到现在的自己,会因为深入慈济而有这样的转变吧!

除草的过程中,發现有些树木被缠绕着「小花蔓泽兰」,这种植物会包围树木,使之失去与阳光的接触,无法行光合作用后,迈向死去一途,因此被称为「绿色癌症」,且小花蔓泽兰生长力强,只要有任何一个枝节接触到泥土,它就能生长下去。这种植物让我想起静思语中「大错误容易反省,小习气不易去除」这句话,每当自己懈怠时,就如小花蔓泽兰的枝节碰到泥土,习气就有机可趁,业力也可能随之而来。若是长久沉溺于自己习气中,就无法让清淨本性行善的光合作用了,时时刻刻记得此时除草的感悟,铭记在心,也尽力做到。



两天短暂的「回家」,除了好好地休息充电,忘却生活中人事的烦忧,精舍生活作息补充了善的能量与承担的勇气,更了解师父们「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静思家风。在精舍的记忆,永远都有一幕是常住师父们和蔼的笑容,还有不停做事的身影,这些记忆会一直在我的心中,这是家的景色,也是支持自己的勇气来源,再次搭上归北的火车,依旧要从车窗望向心灵的故乡,这次以踏实坚强的步伐,带着这两日的法喜,回到台北,继续「做中学,学中觉」。

内容来源:静思书轩喜来登店 彭淑惠师姐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