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爱的接引站

知悉来意,接待来客

用心迎接每个人,细心体察每颗心。

在大学时,每次回到静思精舍,无论是举办活动,或承担福田志工,需要用餐或安单,都会先到知客室向常住师父询问。当有所疑惑或需要协助时,也会第一时间想到「知客室」去寻求帮助。那时候,知客室对我来说是回精舍必到的地方,但对于「知客室」,仍是一知半解的,连正确的用字也不清楚,一直认为是「谘客室」,心中也一直抱有疑惑,究竟要谘询来客什麽问题呢?

直到常住师父带着导览,细说着静思精舍中一花一树,一角一隅,用动人的点滴分享着精舍的生活与过往,这才了解「知客室」是接待来客之处,知悉客人的来意,不是要谘问客人问题,是要解决来客们的问题。第一次单独踏进知客室,总记得常住师父们亲切地招呼,还端出热茶与点心招待,我因不好意思而迟迟未用,常住师父对我轻声地说:「这个莓果乾很好吃,但是拆封后,若不快食用,就怕受潮了,孩子!快帮忙惜福。」,一面嚐着点心,心中暖暖的,一面感恩师父的细心觉察,还特地用「惜福」,让我这个孩子安心地品嚐点心。

犹记将要毕业时,与慈青学长一同回到精舍,偶然到知客室,常住师父望着我,聊及一位毕业学长的现况后,突然话题回到我身上,当师父得知我就读的系所时,师父只轻声地说:「要快长大,回来帮上人。」,其实当时的我,对于未来是徬徨的,是疑惑的,心中一震却也思绪杂乱,到底是何处让师父觉察到我的心境?只回以师父淡淡的一笑,却不敢有任何的回应的话语。常住师父慈悲的回以一笑,但师父的这一句祝福,却深藏在我的心中,至今不曾忘却。


黑暗转光明,化碍为感恩

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化开心中的阻碍,转为前进的动力。

在工作约两年后,因勤务而有因缘回到精舍,那时因为工作人事的烦忧,心境不宁,连身旁的法亲都说我的笑容都带着一丝的愁雾,回到静思精舍那股熟悉又温暖的感觉,才让我稍稍的放鬆放下了些。特地去找熟悉的常住师父,原只想和师父报告会在精舍待几日,却没料到,一声师父才叫出口,眼泪如雨点般不停落下,像个婴孩不停哭泣,师父只是把我拉到一旁坐下,待我情绪稍平復,师父即言:「就知道你不是为了勤务回来,是要来找我。」

虽为知「客」室,但师父待客如家人的氛围,令人备觉亲切又和乐融融!

那时的我,真的就像是一个迷路许久的孩子,终于找到亲人般的安心,大略地倾诉近况,师父静静地听,回应我寥寥几句,便应中我未说出口的心声,「要感恩这些给你考验的人,当你走过去,再回头看,有这些考验你才有所成长,薰法香要薰进心裡,法才有入心」,师父简单的数句,让我擦去泪水,也拭去笑容裡的乌云。

由于泪雨刚刚洩洪完毕,整个脸蛋红通通,为免尴尬,我仍用纸张略遮着脸,走在文化走廊,却遇到德安师父,师父一边忙着手边事情,一边凝望我一会,便对我说:「黑暗转光明了!(臺语)」,听到这句话,我笑开了,从内到外真心地温暖着。「当心裡过不去的时候,别忘了回到静思精舍,回到家裡来,给我们呼呼、惜惜耶!」,感恩常住师父们的关怀,也钦佩师父们的「知客」,知悉来客的用意,师父们总是见微知着地招待着每一位到静思精舍的来客,陪伴着每一位终于回家的游子们,期许自己下一次返家是和师父分享自己成长的喜悦,也勉励着自己能学习师父们那一颗柔软、体贴的同理心。


内容来源:彭淑惠师姐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