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966 年一滩血事件为起因,上人萌生成立慈善组织,为贫苦世人服务之志。因缘巧合,花莲海星中学三位修女来向上人传教,他们谈彼此的教主、教旨、教义。修女临离去前说:「今天终于了解佛陀的慈悲是普及蠢动含灵一切的生命,确实很伟大。不过,虽然天主的博爱只是为全人类,但是我们在社会上建教堂、盖医院、办养老院,那么佛教对社会可有什么具体贡献?」上人心情顿时沉重起来,佛教徒经常为善不欲人知,但大都各做各的,只以隐名氏的名义默默行善。可惜这份丰厚的爱心,零散缺乏组织;上人于是决定将这股力量组织起来,先从救人做起。

1966 年 5 月 14 日(农历 3 月 24 日),「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正式成立。

生平事迹年表

从西元1937 年- 现在

  • 2010年
    • 慈济力行环保二十年,再倡「清净在源头」。上人巡回全台「环保感恩之旅」,行脚一百四十三个环保站,向志工表达至诚的敬意,并期许志工「弯腰做环保,挺腰说环保」,宣导大众降低欲望、减少消费,回收资源再制以节制开发,才能缓和四大不调,让地球免于崩毁。
    • 慈济基金会获中国大陆国务院批准,成为首家境外非营利组织成立的全国性基金会,8 月 20 日于苏州静思书院联合主持挂牌仪式,同时召开第一届理事会。
    •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正式通过「佛教慈济基金会」成为「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非政府组织特殊咨询委员」。

  

宇宙的缘起以及生物的创生,是宗教的重要命题,各种见论记录于教义经典中;乃至于神话故事也多有备载,为一切现象的发生提出传奇式的看法。 「根源何在」,亦即万物出处的说明,既形成民族独特的宇宙观,也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与影响人生价值观。

从「为什么」到「坚定不移」

《证严上人思想体系探究丛书【第一辑】》之《上人口述思想历程》



年少时候的上人,对于世事常感疑惑,心中充满了「为什么」?因缘接触《梁皇宝忏》、《四书》、《法华经》、《地藏经》以及《无量义经》等佛典及世典后,既开启进入佛门之心志,立愿将佛法推入人间;并亦影响自身思想之源流、形成与发展。积四十年力行法华思想,在慈济志业规模已然完备之际,因缘成熟树立「慈济宗」。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行在人间菩萨道上,上人不仅笃定前行之路,并且期许全球慈济人——时代在变,空间也在变,尽管有形的环境时刻在变异之中,但期盼大家跟随着我走入慈济宗门,这分荷负如来家业、永传慈济法脉之修行心志,要贯彻到底!要真诚如一!不论时间有多长,不论路途有多远,不论遇到何种境界,这分心志与初衷,必定要「坚定不移」!

上人之口述历史,在慈济宗已立之际,显得更加弥足珍贵!这篇「证严上人口述思想历程——从为什么到坚定不移」一文,即是从历年来之《证严上人衲履足迹》一书中,针对这份可贵的口述历史资料,参考各年版本众多篇章之相关记录,反复对照、斟酌异同、归纳汇整所成…

閱讀全文: 证严上人思想体系

证严上人 1937 年,生于台湾台中县清水镇,幼年时代承嗣给亲叔父,之后,随着养父母移居到台中县丰原镇(注ㄧ)。生性颖慧又是长女的她,未满二十岁便能为父亲分劳家业,同时亦协助母亲处理家务。

注一:自 2010 年 12 月 25 日起,因县市改制,原台中县清水镇改为台中市清水区、原台中县丰原市改为台中市丰原区。 

缘苦众生愿

上人天性纯孝慈柔,十五岁时,母亲罹患急性胃穿孔,需要开刀。在那个年代,开刀风险很大,心急的她为母亲祝祷、虔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并发愿「愿从此茹素、减少自己十二年的寿命,为母亲增寿祈福」。或许是孝行动天,母亲的病不必开刀,服药而痊愈,她也因此开始茹素还愿。

1958 年7 月25 日,正值壮年的父亲突然因病去世,从发病到往生仅仅不到二十四小时,这带给上人莫大的冲击;究竟生从哪里来,死往何处去?也开启她探索生命的契机,常到慈云寺向修道法师探究佛法。

就在那段时间里,上人体悟到不是提得起菜篮有权利支配金钱的女人就叫幸福,「女人不单单只是为一个家庭付出,女人应该也可以和男人一样,承担起社会责任;把参与社会的悲怀推广到整个人类,将每个人『爱家』的心,推广到爱社会、爱众生,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吧!」

几度离家弃俗不成,辗转浪迹仍找不到栖身静修之所,最后在花莲县秀林乡下的小庙──普明寺安住下来,日子清苦,修学佛法的决心,丝毫不减。

閱讀全文: 证严上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