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印順導師 人間佛教

印顺导师 人间佛教

导师一生单纯地为正法孜孜不倦、踽踽而行,
他是思想的先知,
无论是僧是俗,不少学佛者追随、研究或弘扬其思想,
甚至将其「人间佛教」精神「做」出来。

一九八六年陈慧剑居士于《慈济道侣》半月刊中發表一文,略述证严上人的师承——证严师座,深受印公人格的薰陶与学风亲炙,完全承袭了老人不务粉饰而淡泊清越的情操,才能引导慈济走上「不为己谋、为天下计利」之路,才能以法灯相续的光华,照耀尘寰!

证严法师事师「至孝」,而印公老人之薰被「至慈」。这种佛家法裔承续,是建立在佛陀的无相无我、慈悲喜捨的教示下;是凝聚在师徒人格道业慧光相濡的基础上……

领受了导师「为佛教、为众生」教诲,上人身体力行,带领全球慈济人将汩汩清泉爱洒人间。虽然未能随侍导师左右,上人每行脚西部必定拜见导师;导师偶驻锡静思精舍、或入慈济医院疗养,常住众、慈济志工与医护人员,更把握机会孝养与请法。


闻众生苦 启动志业



有人问导师:「证严法师创立慈济世界,能不屈不挠地往前走,都是依靠您的精神支持?」

「那是他自己的愿力。」导师表示,大乘佛教讲究利益众生,无所畏惧:「行菩萨道,遇到挫折阻碍是理所当然的。只要愿心坚定,根本不会在意这些困难,只会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上人表示:「是师父的恩德,庇荫着我走慈济路。当初建设慈院时,历经无数艰辛,师父给予我有形的贊助和无形的鼓励,令我感恩!」


救护病苦 济世利人

一九七九年导师来静思精舍小住;一日午斋后,师徒茶叙,导师叮咛:「你要把身体顾好,身体不好怎麽做慈济!」

上人说:「我不担心自己的身体,倒是担心如何让慈济慧命永存。我想要找一个让救人工作能持续的方法。」

导师问:「世间有这麽好的事吗?」

上人徵询导师的意见:「我想要盖医院。因为医院能救人,即使我不在了,仍能继续發挥功能。」

「那是很辛苦的事情啊!」导师提醒。

为协助筹募建院经费,导师撰文呼吁:佛法以解脱人类苦恼为理想,而病苦是八苦之一,在佛法中,救护病者,一向被赞歎为大功德,这是佛弟子所应行的。

「希望大家仰体佛陀的悲心,来完成这一救护病苦的事业,以表达佛法不离世间的现实功德。」

导师认为,慈济功德会成为臺湾救济贫病的着名机构,来自于「推动这一事业者,凭一股诚恳的悲愿,踏实的工作,感召大家来共同發心。」

导师以「一分精神,一分事业」勉众,共同完成这有意义的建院事业——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则有愿必成!

一九八四年花莲慈院动工,导师主持动土;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启用,大厅镌刻着导师撰写的纪念碑文:「非坚定之毅力,无以克艰巨之事功;有慈悲益物之真诚,乃能成济世利人之志业。佛教慈济综合医院经多年之筹建,于今沛焉有成,为东部地区医疗服务之重镇者,乃证严法师本其悲悯之心、勇健之行,感召诸方,集一切善缘有以成之也……」


利益众生 發扬佛法

导师叮咛上人「为佛教,为众生」,
一路走来上人以此自勉,
致力让「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

证严上人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奉持不懈。

二00二年臺中慈济志业园区动土前夕,上人赴华雨精舍,敬邀导师莅会。

动土当天,高龄九十七岁的老人家,在众人的夹道欢迎中莅临。会场播放「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慈济歌曲,上人翻开歌词和导师一同观看,并随着音乐唱了出来,导师也跟着唱,还用手指比着歌词说:「唱到这裏、唱到这裏」,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导师并在典礼中对众开示:「今天参加这个大会,真是使我有说不出的欢喜。感到佛教的基本精神在發扬光大,所以才会有很多的智慧、方法,来推动种种利益人间的工作。佛法本应该要这样利益人间,看到今天这个盛况,对于佛法基本精神的發扬,我很有信心!」


一人一善 远离灾难

在桃芝风灾、纳莉风灾、美国九一一事件等接连的天灾人祸后,二00一年「一0一三.一人一善」慈济「爱洒人间植福田」运动,在全球启动,祈愿用爱来抚平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与仇恨,止息天灾人祸。

当天,导师引领静思精舍常住师父步出山门,带领大家共同祈福、發愿。导师开示:「看到他人种种的苦难、不如意,能引發悲悯心,再以种种方法除去他人苦痛,使大家都能在现实世间好好生活,这就是爱心。」

世间难免有各式各样的苦痛,贫穷也是苦痛的一种,导师表示,除了物质上的救济,还可以启發贫困众生的爱心,使爱心愈来愈扩大。

「多發慈悲心、多生爱心,为自己,也多多为众生着想;如此不但能使自己的道心、修持的功德一天一天增长,也能使佛教在社会一天天發扬光大!」


使人欢喜 予人幸福

喜:帮助人的人,满心欢喜。

二00一年导师在慈济委员萧惠特等人陪同下,参观慈济大学静思书轩与大爱电视臺的东部新闻中心。

导师在东部新闻中心接受记者採访时表示,佛法最主要的理想与目的,在于利益人群,大家既然發心参加慈济志业,应该要起欢喜心,尽自己的能力使人得利益。

「凭自己的能力去付出,能做多少尽量去做。既是为了大家的利益而努力,假使自己稍微辛苦,能使别人得到欢喜、幸福的话,那也就满足了。」



静思十方诸佛
谛了一切唯心

二00三年新春喜气浓,在精舍小住的导师,题赠两句话,精舍大殿四根柱子便以长幅红纸书写:「静思十方诸佛,谛了一切唯心」,以及上人之句:「福从做中得欢喜,慧从善解得自在」。

除夕夜的年夜饭,席开一百三十多桌,海内外慈济人与导师和上人共享温馨的围炉火锅。家有高龄长辈共度年节,令人倍感温馨;年节期间,一波波拜年人潮未减,上人也陪同导师到精舍各处走看。

精舍过年,处处流露出礼义传家、和气致祥的美好人情,慈济大家庭五代同堂,令人欣喜!

内容来源:摘自《慈济月刊463期》专辑特刊〈法影在慈济〉。
  • Hits: 15759

智慧信仰 心安人安

智慧信仰 心安人安

智信正信莫迷信

鬼模神影在人心,心若安定万事吉

臺湾民俗谓农曆七月「鬼门开」,有种种禁忌;或以「普度」为名铺张拜拜、烧纸钱等,以求心安。上人提及古代民智未开,以讹传讹,民众信以为真,沿习以往而成俗。而今民智已开,上人吁众要智信,莫迷信。「人生到最后,烧再多纸钱也无法带走,唯有无形的功德法财,能生生世世随身。」

「『富人一餐饭,贫人半年粮。』看到普天下多灾难,若能将拜拜、烧纸钱的费用转为救人善款,既不杀生,也不汙染空气,却能让苦难人得温饱,真正是造福子孙的大功德,也是人间之福。」

据估计,臺湾每年烧纸钱耗费上百亿元。上人慨言,其实鬼神在人心裏,「若心神不定,将引魔入心;只要心安自在,无时不吉祥。」

心安自在,时时吉祥。

七月吉祥月祈福会现场,会众双手合十虔诚唱诵。

七月原是吉祥月

结夏安居三个月,精进悟道佛欢喜

上人曾指出,佛陀时代,农曆四月到七月正值印度雨季,蚊蚋孳生、毒虫猛兽出没频繁,僧众赤足行走丛林蔓草间,难免伤及虫蚁或受蛇、虫叮咬;因此佛陀制定每年这三个月「结夏安居」,僧众无须出外托钵,而是专心听佛说法、精进勤修,由在家居士供养。

「这段期间,僧众不只听法,还要静思——深入研究佛法,印证物理的『成住坏空』、生理的『生老病死』,体会心理的『生住异灭』。真正了解『生住异灭』,即能『观心无常』,从而『观法无我』,体会世间『法无定法、相无定相』。」

僧众利用「结夏安居」三个月时间,用心受法、静心思考,因此到七月十五日「解夏」时,许多人了悟道理而成就道业,佛陀深感欢喜,故农曆七月乃成就贤圣的「吉祥月」,七月十五日被称为「佛欢喜日」。目犍连尊者亦于此日供养僧众,以此功德,救拔处于饿鬼道的母亲与累世的父母。

自然界本就有一套循环法则,人生亦有自然法则,若能循规蹈矩,按照道理行事,就能安然生活;人与自然界也要调和共存,才能健康平安。

回归「普度」真实义

普度应现慈悲心,切莫颠倒陷倒悬

农曆七月,在佛教而言是修行者证果、苦难者出离的「吉祥月」;上人勉众「普度」要用「法」度——指引人人一条正确道路。「并非仅以口头唸诵经典就能解脱;要以善法自度、度人——度此生的苦难,并积来生的福德。以智慧解开迷茫颠倒的心,往正确方向走,才能真正离苦得乐。」

上人指出「普度」的真义是,在众生最坎坷、最苦难的时候,及时帮助他。中元节举行的「盂兰盆」会,原意为「救倒悬」,也就是救拔地狱众生脱离无量苦痛。上人感叹现今人们为了「普度」,买卖、杀害牲畜来祭拜鬼神。「鸡鸭双足受綑绑,被人们倒提着回家作祭拜用的牲礼,多麽痛苦啊!既要『救倒悬』,却陷牲畜于倒悬之苦,实是颠倒!」

上人吁请众人共同「推正法、存正念、行正道」,导正颠倒人生。「福不是拜求而来,唯有『敬天、爱地』,疼惜天地众生,才能真正『聚福缘』!」我们更要将慈悲的关怀传送出去,不烧纸钱造成汙染,以素食节约地球资源,可与大地和众生结生生不息的善缘。如此则人人欢喜,处处吉祥。

每年农曆七月,静思精舍举办解夏祈福会,将慈悲的关怀传送出去。


诚敬心香达天听

一念虔诚心自在,福祝苍生真普度



破除七月迷思,并非否定一切祭祀礼仪。上人表示,表达虔诚,最重要是一念心。「不一定要焚香,但自心要有心香、德香;不一定要供花果,若能时时欢喜、心花开放,心灵自然散發虔诚花果香。」

「要有正确的信仰与行为,切莫迷信、执着,以为靠祭祀鬼神就能求福、求庇佑。不耕心地,哪得福缘?要时时向内耕耘心地、向外广结善缘。」「不只要『自爱』——守规守矩,明辨什麽事该做、什麽事不该做;且要以真诚的心面对人、事、物——敬天爱地、尊重一切生命。自爱且爱人,就能时时轻安自在。」

农曆七月是修养自心,以善念善行报答亲恩的月份。即使是道教的中元节,其目的也是要斋戒忏罪,奉道从善。因此上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宣导,呼吁社会大众转迷信为智信,放下怖畏恐惧,改变铺张浪费且汙染环境的祭拜形式,将孝亲与救拔苦难的慈悲心念,化为具体的善行。鑑于全球节能减碳的需求迫在眉睫,克己少欲的新生活已成趋势,盼人人能以鲜花素果供佛,以虔诚發愿斋戒行善的心香上达诸天听。

臺湾的农曆七月,往往高温溼热又有颱风,生命所面对的节气转换及天灾风险,自然比其他月份高,人们自当戒慎。但是无须恐惧,若能虔诚尽本分,对亲人多付出关怀、对受苦的人予以协助、对天下苍生多给予祝福,将能真正回归普度「心」意。

内容来源:摘自《慈济月刊526期》、《慈济月刊501期》、《慈济月刊502期》。
  • Hits: 10851

印顺导师 人间佛教

印顺导师 人间佛教

导师一生单纯地为正法孜孜不倦、踽踽而行, 他是思想的先知,
无论是僧是俗,不少学佛者追随、研究或弘扬其思想,
甚至将其「人间佛教」精神「做」出来。

一九八六年陈慧剑居士于《慈济道侣》半月刊中發表一文,略述证严上人的师承——证严师座,深受印公人格的薰陶与学风亲炙,完全承袭了老人不务粉饰而淡泊清越的情操,才能引导慈济走上「不为己谋、为天下计利」之路,才能以法灯相续的光华,照耀尘寰!

证严法师事师「至孝」,而印公老人之薰被「至慈」。这种佛家法裔承续,是建立在佛陀的无相无我、慈悲喜捨的教示下;是凝聚在师徒人格道业慧光相濡的基础上……

领受了导师「为佛教、为众生」教诲,上人身体力行,带领全球慈济人将汩汩清泉爱洒人间。虽然未能随侍导师左右,上人每行脚西部必定拜见导师;导师偶驻锡静思精舍、或入慈济医院疗养,常住众、慈济志工与医护人员,更把握机会孝养与请法。


 《释印顺, 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p4》

我在佛法的探求中,直觉得佛法常说的大悲济世,六度的首重布施,物质的、精神的利济精神,与中国佛教界是不相吻合的。在国难教难严重时刻,读到了『增壹阿含经』所说:「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

回想到普陀山阅藏时,读到『阿含经』与各部广『律』,有现实人间的亲切感、真实感,而不是部分大乘经那样,表现于信仰与理想之中,而深信佛法是「佛在人间」,「以人类为本」的佛法。


闻众生苦 启动志业


有人问导师:「证严法师创立慈济世界,能不屈不挠地往前走,都是依靠您的精神支持?」

「那是他自己的愿力。」导师表示,大乘佛教讲究利益众生,无所畏惧:「行菩萨道,遇到挫折阻碍是理所当然的。只要愿心坚定,根本不会在意这些困难,只会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上人表示:「是师父的恩德,庇荫着我走慈济路。当初建设慈院时,历经无数艰辛,师父给予我有形的贊助和无形的鼓励,令我感恩!」

《人间菩提》我思我师‧人间导师<上>
《人间菩提》我思我师‧人间导师<下>



救护病苦 济世利人

一九七九年导师来静思精舍小住;一日午斋后,师徒茶叙,导师叮咛:「你要把身体顾好,身体不好怎麽做慈济!」

上人说:「我不担心自己的身体,倒是担心如何让慈济慧命永存。我想要找一个让救人工作能持续的方法。」

导师问:「世间有这麽好的事吗?」

上人徵询导师的意见:「我想要盖医院。因为医院能救人,即使我不在了,仍能继续發挥功能。」

「那是很辛苦的事情啊!」导师提醒。

为协助筹募建院经费,导师撰文呼吁:佛法以解脱人类苦恼为理想,而病苦是八苦之一,在佛法中,救护病者,一向被赞歎为大功德,这是佛弟子所应行的。

「希望大家仰体佛陀的悲心,来完成这一救护病苦的事业,以表达佛法不离世间的现实功德。」 导师认为,慈济功德会成为臺湾救济贫病的着名机构,来自于「推动这一事业者,凭一股诚恳的悲愿,踏实的工作,感召大家来共同發心。」

导师以「一分精神,一分事业」勉众,共同完成这有意义的建院事业——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则有愿必成! 一九八四年花莲慈院动工,导师主持动土;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启用,大厅镌刻着导师撰写的纪念碑文:「非坚定之毅力,无以克艰巨之事功;有慈悲益物之真诚,乃能成济世利人之志业。佛教慈济综合医院经多年之筹建,于今沛焉有成,为东部地区医疗服务之重镇者,乃证严法师本其悲悯之心、勇健之行,感召诸方,集一切善缘有以成之也……」


《释印顺,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p5》

印度佛教思想史的研究,我是「为佛法而研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的。我的研究态度与方法,民国四十二年底,表示在『以佛法研究佛法』一文中。我是以佛法最普遍的法则,作为研究佛法(存在于人间的史实、文字、制度)的方法,主要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为研究佛法者的究极理想。

利益众生 發扬佛法

导师叮咛上人「为佛教,为众生」,一路走来上人以此自勉,
致力让「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

二00二年臺中慈济志业园区动土前夕,上人赴华雨精舍,敬邀导师莅会。

动土当天,高龄九十七岁的老人家,在众人的夹道欢迎中莅临。会场播放「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慈济歌曲,上人翻开歌词和导师一同观看,并随着音乐唱了出来,导师也跟着唱,还用手指比着歌词说:「唱到这裏、唱到这裏」,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导师并在典礼中对众开示:「今天参加这个大会,真是使我有说不出的欢喜。感到佛教的基本精神在發扬光大,所以才会有很多的智慧、方法,来推动种种利益人间的工作。佛法本应该要这样利益人间,看到今天这个盛况,对于佛法基本精神的發扬,我很有信心!」



一人一善 远离灾难

在桃芝风灾、纳莉风灾、美国九一一事件等接连的天灾人祸后,二00一年「一0一三.一人一善」慈济「爱洒人间植福田」运动,在全球启动,祈愿用爱来抚平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与仇恨,止息天灾人祸。

当天,导师引领静思精舍常住师父步出山门,带领大家共同祈福、發愿。导师开示:「看到他人种种的苦难、不如意,能引發悲悯心,再以种种方法除去他人苦痛,使大家都能在现实世间好好生活,这就是爱心。」

世间难免有各式各样的苦痛,贫穷也是苦痛的一种,导师表示,除了物质上的救济,还可以启發贫困众生的爱心,使爱心愈来愈扩大。

「多發慈悲心、多生爱心,为自己,也多多为众生着想;如此不但能使自己的道心、修持的功德一天一天增长,也能使佛教在社会一天天發扬光大!」 」



使人欢喜 予人幸福

二00一年导师在慈济委员萧惠特等人陪同下,参观慈济大学静思书轩与大爱电视臺的东部新闻中心。

导师在东部新闻中心接受记者採访时表示,佛法最主要的理想与目的,在于利益人群,大家既然發心参加慈济志业,应该要起欢喜心,尽自己的能力使人得利益。

「凭自己的能力去付出,能做多少尽量去做。既是为了大家的利益而努力,假使自己稍微辛苦,能使别人得到欢喜、幸福的话,那也就满足了。」



静思十方诸佛
谛了一切唯心

二00三年新春喜气浓,在精舍小住的导师,题赠两句话,精舍大殿四根柱子便以长幅红纸书写:「静思十方诸佛,谛了一切唯心」,以及上人之句:「福从做中得欢喜,慧从善解得自在」。

除夕夜的年夜饭,席开一百三十多桌,海内外慈济人与导师和上人共享温馨的围炉火锅。家有高龄长辈共度年节,令人倍感温馨;年节期间,一波波拜年人潮未减,上人也陪同导师到精舍各处走看。

精舍过年,处处流露出礼义传家、和气致祥的美好人情,慈济大家庭五代同堂,令人欣喜!

内容来源:《慈济月刊463期》专辑特刊〈法影在慈济〉,静思人文丛书部润稿。 
  • Hits: 690

去贪就简 天地无灾

去贪就简 天地无灾

人类开發 大地失调

人类高度文明的發展,伴随着高度的开發,导致山林大地涵养万物的功能失调

环顾现今全球越乾旱之处,于毫大雨来袭时,越易酿成大水患,造成人民重大损失与伤亡,而这种极端气候危机,乃是因为开發过度,以至于山林大地丧失水土保持功能。

风雨一来 转眼成灾

狂风骤雨一瞬间,老街汤屋全泡汤,世事无常众人歎

灾区堆积了厚厚的土石泥流与杂物,连日以怪手及人力徒手接力进行清扫。

今(2015)年 8 月初苏迪勒颱风过境,其大规模的降雨量,短时间内来不及宣洩,加上部份地区因为开發导致水土保持功能欠佳,造成臺湾北部多处土石崩塌,使得臺湾北部的三峡、新店、乌来、桃园,以及东部的宜兰等地皆發生严重灾情,土石泥流冲入民宅,温泉街的汤屋亦无法倖免,昔日繁华盛况,如今一夕之间遭逢巨变,令人感叹世事「无常」。



而「无常」是佛法的真理,是世间的真相。人有生老病死;心识有生住异灭;宇宙有「成住坏空」;佛陀教导我们,需透彻此三理四相,才能了解人生无常。我们所处的世间,一切皆共业,四大苦空、生灭变异,皆起于众生之心念。正因凡夫贪瞋痴等欲爱,心生不平等,起无明慾火,而人与人共业的情况下,造成人心与社会、大自然的更加动盪不安。


取用无度 天地毁伤

人们生存于天之下地之上,若取用贪婪无度,毁天坏地,人们将何以维生

近年来臺湾豪大风雨一来即造成水患的原因,实在是「先人祸、后天灾」所导致的结果,以南投山地为例,因早期开放商人砍伐,滥砍山林,以致水土保持不佳,大雨一来易發生崩山事件;至于东石乡,源于该地居民大量从事养殖业,过度抽取地下水,以致地层下陷,颱风来时,即常引起海水倒灌而酿成重大灾情;而乌来当地有断层,地质不稳,不适合开發,且在长年抽取温泉水的情况下,亦对水土环境造成威胁,今遇苏迪勒颱风来袭,青山绿水已不在,仅留满地泥淖与黄流。这些天灾的發生,实际上则是人类对大自然土地的索求无度,所付出的代价,而这代价却以可贵的生命来买单,心中秤砣一秤,这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苏迪勒颱风带来的大规模雨量,因水土保持不佳,如今泉水已成黄流滚滚。

人心简朴 大地良药

去除贪念,为洗涤自心最基本功夫,也是「共善业」的开始

面对此次风灾所造成的灾难与损毁,慈济人一如往常秉着济助天下众生的心,挺进灾区勘察,或以徒步、或集体行车进入,为灾民送食,为灾民徒手接力清除厚重的土石泥流。虽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然而,山高海大,且天灾一日比一日频繁,即便灾后有计划的进行救助,但天地灾难乃根源于人心的不协调,根源不解,无以治本。溯本清源,应期使人人心灵返归简朴,去除贪念,而面对气候不调,我们更应该要戒慎虔诚。

总而言之,调心最重要,把人人的心态调整一下,让人人生活都能简朴一下,戒慎虔诚一下,天下不就平安多了吗!


内容来源:《静思人文》林圣玉师姊撰文。
  • Hits: 10355

慈济是怎麽来的

慈济是怎麽来的

二○○三年十月三至五日的「全臺委员慈诚合心精进三日」,是非常特别的活动。不仅因为这是静思精舍自一九八八年暂停打佛七后,首度举办的「法华经佛会」,也因为学员都是追随上人最久的,负有承先启后的重任。

四日从臺北搭早班机来花莲,一踏进山门就听到浑厚的诵经声,大殿满是肃穆拜佛之人。稍后得闻上人首日开示的录音带,句句感人肺腑、扣人心弦。 老人家开宗明义,要弟子们清楚记得慈济是怎麽来的,将所听、所学铭刻心版,传给未来的代代慈济人!

年年打佛七 报父母恩

每一天,我们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在消耗时间;
若是懂得把握,将秒秒都换成善行,便可为自己累积福德。

「我们的佛七是从静思精舍启用那天开始的。大殿才盖好,大家赶工打扫搬进去,因为寮房也在这裡。」上人细说从头,将数十年一路战战兢兢走来的坎坷娓娓道来:「一九六九年农曆三月二十四日,天没亮,我们开始了佛七的第一支香,所有人算算不到十个。」

从这一年开始将近二十年间,精舍几乎年年打佛七,并把每年的三月二十四日订为慈济日。这一天也是上人的母难日,上人说,自己在出生不久后,就过继给了亲叔叔。

「以前的人很保守、很守规矩,孩子如果给了人,就不能再认生家的人。懂事以后,我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生父母,想上前说一句话而不可得。」

从小到大,上人始终有父母恩未报的情怀,出家受戒后在普明寺后面的小木屋住了六个月,每天看经、抄经,清晨一、两点起来礼拜《法华经》。

「在小木屋裡,我的心灵得到解脱,觉得这是我的时间、我的空间,我要把握机会。每个月二十四日,就是我燃香供佛、报父母恩的时候。

我那个时候很穷,连吃饭都有困难;有时从花莲市区回来,连一块半的车资都没有,就用走路的。生活那样刻苦,根本买不起任何花果来供佛,惟有用父母赐给我的身体。天未亮之前,我在自己的身上燃香供佛……」

【菩提心要】慈济的故事 -- 烽火下诞生的慈悲



语默动静 都是修行

心如果记得,行动就会如规如矩。
若要坚定菩萨心志,威仪必定要固守。



精舍开始打佛七后,人数年年增加,大殿逐渐无法容纳,便在户外搭帐棚;天气太热,便把冰块放在大风扇前吹。那时上人事情没那麽多,所以能很专心地照顾大家,对行住坐卧以及学佛规仪要求非常严格,甚至会到寮房突击检查。

每年佛七打完,有人想皈依,上人的条件就是「佛心己心,师志己志」,必须内修外行。「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能显示内心是否在修行。心如果记得,行动就会如规如矩。若要坚定菩萨心志,威仪必定要固守。」

上人说,并非出家才必须修行,在家菩萨也要修。「修」就是「修心养性」,「行」就是「端正行为」。「人人都有与佛同等的清淨佛性,只因一念无明,引生贪嗔痴,慢慢养成了个人习气。修行就是要回归清淨无染的本性。」

在会议室待了一会儿,我悄悄走进大殿,正在进行的是绕佛。上人以身教示现,优雅而精准地踩着唱诵节奏在中央来回绕行,所踏出的每一步都是那样完美。

绕佛结束后,所有灯光熄灭;大家静坐调心,等候上人开示。就在这时,义忠看到一个极美、但在这种光线下却又非常难拍的画面。还好照片没有任何闪失地冲洗出来:一片黑暗之中,上人的脸庞焕發着清幽的光芒;案头小电视的萤幕上,佛陀的法相正映照着上人。

摘录自:《随师行脚:看见证严法师的慈悲与智慧》
  • Hits: 4614